一个多月前,“双减”令下,多措并举,教育治理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一个月后,船到中流,人行半山,有人看见了路,有人愁白了头。
守好学校教育主阵地,无论校长还是老师,焦虑还是从容,踌躇还是进取,同一片天空,同一份愿景与挑战:教育永远是系统性工程,有点有线有面,既要勇于行动,也要踩好平衡。
如何给作业瘦身却不至效果打折?如何让课后托管从消极走向积极?如何真正在课堂效率上挖掘潜力?尤其重要的是,作为“双减”的主力军,老师的后顾之忧何以化解?家长的关注与行为怎样回归理性?
答案就在这一个多月大量鲜活、真实的行动与探讨中。
小新君围绕学校“双减”,梳理各地涌现的好做法、新思考,带你洞见这一次深刻变革背后,一线实践的可能、价值与困境。因为好的政策,永远需要多方协力,创新落地,才能“药到病除”,并行稳致远。
经验
作业,如何实实在在地“瘦身”?
时长定量、错峰分层布置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12年起逐步将作业选择权“还给”学生。由学生组成的“模拟学校”学生事务中心,召开多次和作业相关的模拟听证会,牵头制定包括分层作业、作业选择权、作业监测监控多项“校园立法”。
以《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作业与检测监控制度》为例,学校已经形成了从“作业设计”“作业时间”“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到“作业反馈”等方面的制度细则。比如,“备课组统一书面作业及总量:各年级绝大多数学生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其中初中语、数、英每科不超过25分钟,物、化不超过10分钟。”“高中作业时间不超过2小时,其中语、数、英不超过30分钟,等级考不超过15分钟。”
除了控制总量,各科作业还会有协调机制,错峰布置。以初中部为例,绝大部分作业都可以在课后服务时段完成,不把疑难问题带回家。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达村小学,从交通红绿灯获得灵感,根据学生课上的学情分析和完成作业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红黄绿”三个小组。红色意为稍微暂停,只要加油,就会顺利通过绿灯;黄色意为成绩暂缓,处于中间位置;绿色意为高速前进,应继续保持。
三个小组确定后,再为学生颁发对应颜色的个人名片,后期如果调整小组,卡片则做相应更换。平时将名片张贴在班级内明显位置,提醒同学们。
学校制作“三二一,进步走”作业检查表,分发给小组长,每天由小组长收齐作业交给老师,老师检查完后,如全部正确,则在正确一栏划“√”,并及时公布完成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特为成功“晋组”的同学设立“三、二、一,进步走!”仪式。
● 作业管理更智慧
借助大数据平台,一些学校实现了更智慧的作业管理,比如自动从教师布置的作业范围中挑选适合各层次学生能力的题目,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实现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
江西省赣州市黄金实验小学的练习本上都铺了点阵码,教师用智能笔批改作业的同时,笔端的摄像功能会直接将学生的作业信息上传至平台。后台即时生成学生专属错题集,并精准推送错题微课视频和巩固练习。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小学,在周一到周四的上学时间内,作业分基础作业和发展作业,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课堂教学云平台”,通过校本题库精选精练,实现分层、个性化布置作业。每到周五,学校打造的“作业超市”以趣味性和多样性为特点,涉及实践类和书面作业等多种,满足学生对于个性培养的需要,让学生拥有了作业自主选择权。
● 让学生在趣中学
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教师们用不拘一格的学习任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体验。
虹吸原理图解、爱因斯坦成就介绍、发声原理详解……学生手绘的漫画,其实是物理学科的开放作业——“物理的n格漫画”,让学生把学过的物理知识用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除漫画之外,玩孔明锁、制作竹哨、设计保温杯……都可以成为作业。在优化基础性作业的前提下,教师设计出不同于以往的作业,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比如,数学结合数学周、新生课程,开发游戏类作业,通过玩24点、数独、魔方、孔明锁等数学游戏,动手动脑,培养数感。
物理、化学、科学等理科实验性学科则设计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小制作,加强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如物理学科让学生学习声学的内容后设计制作竹哨、声音“大炮”、“橡皮筋吉他”,科学学科让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的内容后设计制作保温杯。
语文学科给学生们布置一个环环相扣的“阅读大礼包”,围绕“阅读领航课程”,语文组每月设置一主题,分模块分学段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阅读,并设计开发了配套的探究性作业。道法学科带领学生进行社会、人文课题的社会实践小课题的研究,如“邻里关系”“垃圾分类”等。美术老师还会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暑假前期的空闲时间在学校地下车库的墙面上进行创意绘画。
重庆高新实验一小宫和学校,则是将各学科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作业设计与布置。
语文组以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为核心,设计了拓展素养、实践操作两大类创新作业。如每天有选择地看课外书籍、电视新闻或收集有益的网络信息,同时利用课前三分钟和午间阅读课开展“新闻播报”、“新闻评论”等活动;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来完成作业,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演一演。数学组的教师则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效结合。根据教材内容将作业分为计算类、操作类、探究类、调查类、查阅类和整理类。英语作业强调将作业有效化、生活化、情境化。如核心句型运用到生活中与同学、父母对话,自制英文中国文化手抄报,用英文演讲中国诗词等。
●用时公示,机制化作业减负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开学后,每个班级将设置“作业公示本”,各班级各学科教师每日布置的作业统一登记在“作业公示本”上,以便各科老师相互协调,将3-6年级学生的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
这学期,针对作业有困难的学生,上海市平凉路三小新开设了“两站一吧”,分别是:“作业加油站”让作业清零,“作业答疑站”帮助孩子和疑难作业说再见,以及“音乐聊聊吧”为学生放松解压。
学校规定了作业时间、内容,规定学生作业要求,同时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让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坚决防止作业超标、作业超时、家长做作业、家长批改作业等问题。以五年级各班的作业公示牌为例,作业的内容和用时一目了然,语数外三门学科作业总量都在50分钟左右。
西安高新第四初级中学建立了“三次备课”模式,名师听评课常态化,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同时建立了“作业台账”,严格把控作业总量,公示“阳光作业小白板”,实现作业“三见面”,规避同班务组超负荷布置作业。
课外,怎样彰显服务的温度与气度?
服务时段可自由定制
苏州市实验小学从2019年起,就将全面推进课后服务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学校对学生家庭情况、接送时间、服务需求进行了前期调研,结果显示:90%的家长希望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到五点左右,10%的家长希望延时到六点。因此,学校设置了“1+1”课后服务时段。第一个“1”从三点半放学到家长下班前,学生全体参与,老师全员服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作业辅导;第二个“1”从家长下班至六点,学生有需要者参加,老师有针对性服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个性化辅导。“1+1”的时段设置,既保障了学生放学到家长下班的“空档期”有学校老师看管,又充分考虑到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满足了多层次的需求。
● 三档时间,给家长意外之喜
杭州市凤凰小学给课后托管的两个小时设计了完成作业+社团活动+延时看护的课后服务内容,“三档时间、按需定制”的特色,让不少家长安心之外更惊喜。
15:30-16:30,是完成作业时段。此时段为免费看护的公益服务,每日由教师轮流进入班级,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当天消化、巩固所学,尽量不把作业带回家,更不把作业留给家长。学校同时建议,读背听的作业可以放回家中做。周末,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些生活实践作业,参加体育锻炼。
16:30-17:30,是社团活动时段。学校开设传统文化类、艺术表演类、学科文化类、运动健身类四个大类20多项内容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玩中学,丰富自身成长经历,发展个性特长。
17:30-18:00是延时看护时段。对于部分下班晚的家长,学校将课后服务延长到18点,由学校党团员教师和社区、家长志愿者等,与学校总护导教师相对接,共同做好此项延时免费服务工作。
●菜单化、选课制,做出新花样
深圳市福永中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尊重家庭差异化选择”。每学期定制课后服务课程前,面向家长和学生发放在线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原有课后服务课程的满意度评分、课程建设建议和新课程需求,为优化课后服务课程提供民意支撑。
学校认真分析问卷收集的数据,整合校内外资源,拟定课后服务课程,经过学生浏览试听和两轮志愿填报,保证学生都能选到心仪好课。最终,德育处统一导出各个年级的“一生一课表”,发到学生手中,确保大家清楚每天的选课信息,如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
这样的选课机制确保每位学生每周都有兴趣和特长课程、作业辅导课程,满足学生及其家长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优质化的教育需求。